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22章 废了,让他们生不如死

第122章 废了,让他们生不如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转眼间,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就过去了,时间很快就到了天凤元年(公元14年)。

这一年,刘秀已经整整二十岁了。刘秀已经长大,成为了一个身高一点八公尺,潇洒善学的大小伙子了。

刘秀的长相英俊,须眉秀美,高鼻梁,大嘴巴(俗谚所谓的嘴大吃十方),突鬓骨,庭中骨起,状如日字(所谓“隆准日角”),面容清秀,可谓一表人才。

不久,刘秀就名扬四邑,成为了舂陵白水乃至枣阳、南阳郡一带,年青女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人物。

刘秀仍是像从前那样,性勤稼穑,早晚不辍。

此时,枣阳舂陵侯家族,像其他前朝大多数刘氏宗室一样,已经被新王朝剥夺侯爵爵位,日渐败落,社会地位大降,也不再像当初那样家大业大,地位崇高,在枣阳一呼百应,赫赫有名了。

当初的贵族少爷们,也不得不放下贵族架子,经营家里的产业,甚至躬耕陇亩了。

农闲之余,刘秀也依然是喜欢经常骑着他的那头青牛,翻看着简牍,督运着粮食,到南阳郡的郡府宛城,以及枣阳、新野、湖阳等地去卖谷买谷。

在经商之中,刘秀逐渐有了很高的生意头脑,学会了处处精打细算。

每次打完自家田地的粮食,储备好够全家足够吃用的粮食以后,刘秀就带着刘安等奴仆,赶着毛驴,拉着家里的剩余的粮食,到周边市镇去贩卖。

时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粮食显得十分的紧缺。

而刘秀做买卖,又十分讲究诚实守信,价格也比较公道。刘家的粮食销路,一直非常好。

很快,刘秀的小本买卖,也在南阳郡以及下属各县,很多地方出了名,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攒下了一笔比较丰厚的积蓄。

如果没有大哥刘縯大手大脚的不断施舍与挥霍浪费,刘氏家族的境况,还会好上许多。

但在别人的眼里,刘秀作为当初的贵族家庭子弟,却从事人们鄙视的商业活动,似乎有些不合世俗,甚至像个逐利的怪物,不近人情。

别人也不清楚,更不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刘秀兄弟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居然从事人们鄙视的经商活动。

大家都私下谈论道,如果朝廷重新恢复推举孝廉的制度,枣阳白水一带,一定非刘縯刘秀兄弟莫属。

这一年,刘秀已经二十岁了,而二哥刘舯,也已经二十好几了。别人家里的贵族子弟,甚至已经妻妾成群,儿孙成堆了。

可是刘秀和二哥刘舯两兄弟呢,不仅没有娶妻,而且还是一心地痴迷于农活,喜欢从事经营粮食生意、研读简牍古籍等不合时宜的事情。

当然,刘秀和二哥刘舯兄弟,未能够及时地娶妻生子,除了经济上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其时的舂陵侯家族,也不如从前那样名闻四乡,人人尊敬。

如今的新王朝,君王已经姓王,只有王氏宗室以及他们的皇亲国戚,亲属、亲戚子弟,才有资格出仕做官,封官进爵,享受高官厚禄。

往日的刘氏皇族宗室,已经受着新王朝官府的严重打压和欺凌。

舂陵侯家族的侯爵爵位,这时既然已经被新王朝剥夺,也就意味着昔日在白水赫赫有名的贵族官宦之家,成为了一介平民之家。

而且刘氏宗室贵族,还都是遭受新王朝歧视、猜忌、防备的前朝没落贵族之家。

但是,家族遭受的这一切的打击和冷遇、欺凌,都没有改变刘縯、刘秀兄弟的善良正直的本性。

刘縯、刘秀兄弟,还是往日那样慷慨好义,喜欢热心助人。

无论是舂陵侯刘氏同族的人,还是同邑的乡邻乡亲,都对刘縯、刘秀兄弟等舂陵侯宗室子弟,赞不绝口,一致称许。

以刘縯、刘秀兄弟为代表的舂陵侯宗属子弟,依然在枣阳县白水乡一带赫赫有名,不可小觑。

2

刘秀的大哥刘縯,自从王莽篡夺刘氏皇权以后,早就已经埋下了兴复汉室的心愿。

见刘氏宗室子弟,忌惮王莽的威权,纷纷向王氏献媚、效忠,刘氏宗室的处境越发困窘,刘縯越发雄心勃勃,欲兴复汉家基业。

刘縯胸怀兴复汉家基业的大志,屡次想收服家里的两个弟弟以及舂陵侯家族兄弟入伍,参与反莽大业,恢复刘氏皇权,保全家族。

但刘縯的努力,都一直没有成效,刘縯不免心内有些不甘,常常怏怏不乐。

于是,刘縯常常多次抽空,回到自己家中,欲想尽千方百计,再次说服弟弟们参加反莽大业。

数次回到家中,不断地为弟弟们讲述几年来天下发生的巨变,刘氏家族面临的窘境和危机,以及家族自保的重要意义,刘縯苦口婆心的说教,才终于有了一些效果。

家里的两个弟弟以及舂陵侯家族兄弟,才终于稍稍有点动心,对参与兴复汉室大业不再公开抗拒。

这一天,刘縯回到家里,与自己的弟弟们,促膝谈心,畅快交流一番以后,弟弟们心里有所触动,陷入了沉思之中。

见弟弟们听了自己的鼓动之后,抗拒心理有所转变,刘縯不由得默然大喜。

刘縯决定趁热打铁,说服弟弟们坚定信心,遂又设身处地为弟弟们讲道:

“老二,老三啊:

你们可知道,大哥为什么要冒着被朝廷当成叛逆,杀头的危险,去倾身破产,结交天下雄俊吗?

你俩可知道,为什么大哥从前,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给你们讲那些道理吗?

二弟与三弟啊,这些道理,其实你们自己,也应该很容易就明白,很容易就理解了,大哥我,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我们的家族,为了我们的宗室的生存啊!

二弟与三弟啊,难道你们兄弟俩,对这些年来改朝换代,天下发生的巨变,竟然真的是熟视无睹,懵懂无知,漠不关心吗?

大哥绝不相信,你们兄弟俩,真的能够做到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事不关己。

也许二弟与三弟你们兄弟俩,并不理解大哥的行为,甚至还在私下里暗地责骂大哥我,给家族带来祸患,甚至灭顶之灾。

你们兄弟俩可知道,为什么作为大哥的我,本应该担任好全家的当家人,却最终要不顾自己的家庭亲人、兄弟姊妹的生活,只知仗义疏财,结交天下豪俊,做哪些朝廷忌讳的事情,以致弄得家庭经济窘困,生活日渐贫困,甚至给家族带来灾难的事情呢?

二弟,三弟啊,你们认真想过没有,大哥并不是胡作非为的傻瓜,为什么一意孤行,要做这些朝廷忌讳的大事的真实用意吗?

我们是亲兄弟,不是外人,也隐瞒你们不得。今天,大哥就老老实实,对你们俩说几句真心话吧!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言甚是。

说到底,大哥自我感觉,比你们兄弟,考虑得要更加深远一些罢了。

大哥平日里所做的事情,都是保住我们舂陵侯家族全家老小性命的自保之策啊!

为兄经常考虑的,不仅仅是像安众侯伯父那样,舍生取义,为国家除贼,恢复大汉江山社稷的大事。

为兄考虑的,还有当某一天天下动荡,大难来临之时,我们的舂陵侯家族,能够寻找到一个藏身之所,一块避难之地,能够拥有一个,足以让我们舂陵侯家族自保的堡垒,和一支自保的武装力量而已!

覆巢之下无完卵啊!

难道你俩就希望,看见我们舂陵侯刘氏家族全家老小,孤独无助,面临全族覆灭的悲惨局面的出现,而冷眼旁观、不去扶助吗?

面对我们舂陵侯家族的窘境,面对天下即将动荡不止、干戈不息的险恶局势,二弟与三弟,难道你们兄弟俩,竟真的事不关己,无动于衷吗?”

结合着改朝换代几年来,天下发生的巨变,以及即将到来的动荡混乱局面,刘縯忧心如焚,苦口婆心地劝说着二弟刘仲、三弟刘秀两人道。

“大哥啊,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新皇帝痴迷复古改制,不顾苍生死活,盗贼横行,社会秩序混乱,令人忧虑万分。我们兄弟,怎么能够不了解这种局面呢?

我们舂陵侯家族的封土、爵位,已经被朝廷剥夺,成为了黑五类,处处受到朝廷的打压、歧视、甚至敌视。

如果不是大哥你,率先倡议,建立我们的家族堡垒,实施自保措施,依靠亲戚朋友的联合互助,以及庄客们的保护,我们舂陵侯家族全家老小的生存与安全,都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小弟我一向胆小怕事,也没有什么头脑。而三弟文叔,也是谨小慎微,做事小心翼翼。

建立营垒,成立武装,保护我们舂陵侯家族全家老小,我们没有任何异议,全力支持。

但做哪些聚众抗暴,公开与官府作对,甚至造反举义,恢复刘氏皇权之类的事情,我们兄弟,可不敢参与。那可是违法乱纪、造反叛逆的大逆灭族之罪!

我们兄弟,胆小慎微,胸无大志,也没有那样的才干和能力。

大哥啊,我们兄弟向来胆小怕事,不喜欢惹是生非,宁愿做一个循规蹈矩、蝇营狗苟的平民,也不愿意做一个千夫所指的恶贼,盗匪,大哥啊,你就饶了我们兄弟俩,不要拉我们下水做贼了吧!

我们舂陵侯家族里,大事小事的料理,田地的耕种、收获等等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帮助打理啊!

大哥啊,你就让小弟和我,在家里操持管理家务吧!

我和三弟,可不敢参与那些打家劫舍,对抗官府的坏事,做那些违法乱纪,不要命的事情。”

刘仲红着脸,心虚胆怯,有些可怜巴巴地对大哥刘縯说道。

刘縯听了,有些沮丧、绝望。

“二弟啊,你的担子也太小了,你真是一个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家伙!你们兄弟,一天只知道种地收割,又有什么出息啊?

大哥哪里是叫你们兄弟,去做哪些造反叛逆,对抗官府的叛逆之事呢?

哎,算了吧!大哥我,也太了解二弟你的个性,我也不想为难二弟你了!

大哥今天,就满足你的要求,让二弟你当家,负责家里的一切吧!

反正粮食财物的筹措,也需要人打理。

文叔三弟啊,你一向都有自己的头脑,你的意见如何呢?

你愿意入伙,跟大哥一起干吗?你就大大方方地表个态吧?你该不会,也拒绝跟大哥一起干的建议吧!”

刘縯一脸急迫失望的表情,再次急切地催促着三弟刘秀说道。

“大哥啊:

小弟私下以为,新王朝的治理,还很稳定,一点盗贼暴乱,不过是疥癣之疾。

天下的局势,恐怕还没有大哥你说的那么危言耸听,那么严重吧!

再说了,一朝一代的兴衰存亡,也自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

王氏取代我们刘氏,也是自然兴衰之理。又与我们这些皇家的远房枝属,普通的平头百姓,又有何关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