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86章 舒畅,形容是猪

第86章 舒畅,形容是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小皇帝刘衎突然驾崩以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心里,一直十分忧伤痛惜。

太皇太后常常哀叹皇天不佑社稷,大汉命途多舛,痛惜朝政萎靡不振。

太皇太后王政君心里十分忧郁。

一天,她带领胡宝宝等随从,在长乐宫里里慢慢散步,以排解心中的愁绪。

漫步闲聊之际,太皇太后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愁绪,对着身边侍候的弄人胡宝宝等亲信诉起苦来:

“宝宝啊,我大汉王朝真是不幸啊!

近世的几代君王,都是这样短命夭折。

宝宝啊,难道我大汉帝国,真的如符命图谶所言,已经遭到天谴,被上天彻底抛弃了吗?

难道大汉王朝,真的要改朝换代、寿终正寝了吗?”

那些不详的预兆和无尽的忧郁,在太皇太后的心里郁结不散,挥之不去。

2

看见太皇太后王政君郁郁寡欢,日趋憔悴衰老的面容,侏儒弄臣胡宝宝一阵心疼,急忙安慰王政君道:

“请太皇太后放心,不要过分忧虑,损害了太皇太后陛下的凤体!

符命图谶所言,不过是阴谋家迷惑世人,愚弄百姓,拨弄朝政,为非作歹的阴谋诡计而已,当不得真的。

我大汉帝国历朝历代君臣,都爱护天下百姓,一定会得到天帝神灵庇护的。

如今,朝中有德高望重的太皇太后陛下主持大局,有忠心耿耿的安汉公等三公四辅大人,以及文武百官的倾力扶持,陛下何须忧虑呢?

宝宝以为,当务之急,陛下应该速诏太傅与三公四辅等文武大臣,紧急讨论,秘密磋商,遴选继任的皇帝。

不要让君位长期空悬,让野心家产生觊觎幻想,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宝宝所言甚是!

宝宝啊,只可惜你是一个侏儒,不然,以你的见识和学问,何愁公卿之位,不能够到手呢?”

太皇太后赞扬弄臣胡宝宝道。

“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熏陶所致。

胡宝宝一芥下民,一个三寸丁,有什么本事呢!

宝宝私下以为,陛下应该立即拿出立帝的主意,马上实施,不宜优柔寡断,让阴谋家有机可乘,坏了朝廷大事。”

胡宝宝建议太皇太后道。

“说得极是!哀家将立即考虑这件事!

宝宝啊,你去帮哀家把太傅大人请进宫来吧!

诸位,我们赶快回宫吧!哀家一直有些惴惴不安、心绪不宁。”

太皇太后急忙吩咐胡宝宝等侍从道。

“谨遵懿旨。”侏儒胡宝宝说完,就像一个孩子似的,蹦蹦跳跳地出宫,去向王莽传达太皇太后的旨意。

颖儿等其他侍从,也护送太皇太后回到宫里。

“你们散去吧!让哀家一个人静一静!”

太皇太后王政君一个人,独自留在长乐宫寝宫里默默沉思。

“哎呀,皇天不祐刘氏。

元帝陛下(刘奭)的直系后代,怎么就会全部断绝,居然没有一个直系的子嗣,还活在世上呢?

而宣帝陛下的曾孙中,为王的尚有五人,为列侯的尚有四十八人。

可是他们,大多已经长大成人,不好控制。

哀家和太傅大人,都曾经吃过哀帝那个短命鬼,忘恩负义背叛的苦,哀家怎么能够让悲剧,再次发生呢?”

太皇太后对立成年的刘欣为皇帝,遭遇哀帝背叛的往事,一直记忆犹新,耿耿于怀,心有余悸。

3

果然,姑侄不谋而合。

太傅王莽应诏,来到长乐宫宫里,拜见姑姑太皇太后,就急急忙忙向太皇太后建议,立未成年的宗室子弟,为皇嗣为宜。

太傅王莽脸色严肃,以一种大义凛然,不容置疑的语气,对太皇太后建议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啊:

元宗皇帝不幸驾崩,臣痛心不已。

吾大汉朝廷,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规矩,是兄弟平辈之间,不能相互作为后代,充当皇帝的继承人。

臣认为,今后朝廷选立储君,做元宗皇帝的继嗣,也不能够违背这样的原则规定。

臣莽发现,宗室子弟中,那些已经成年的王侯,大多是先帝的平辈兄弟,不宜违背伦理规矩,礼制礼法原则,选立他们为皇嗣。”

太皇太后认为王莽的见解正确,赞同道:

“太傅说得很对,哀家也是这样认为的!

巨君啊,国家大事,荒怠不得,一时疏忽,就会后悔不及,危害社稷根基。

麻烦你先把这件国家大事,交与三公四辅诸位重臣,去协商一下,再去具体办理吧!

哀家想来,三公四辅以及诸位朝廷大臣,也不会反对这样做的。”

“谨遵太后懿旨!此事事关朝廷安危,十分紧急,臣立即去办!”

王莽也十分清楚立成年宗室子弟做皇帝的危险,知道时不待人,机会瞬息就会消失。

王莽说完,急匆匆地出长乐宫,向未央宫走去。

4

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

大臣们心里都清楚,太皇太后和太傅王莽两人的心思。他们姑侄,对大臣们提议立已经长大成人的宣帝的曾孙辈为太子一事,心里非常厌恶,天性就有一种非常抵触排斥的情绪。

而且,他们姑侄对大汉朝廷的现在的局势,都并不放心,姑侄俩都想继续把持掌控朝廷大权,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既然三公四辅等大臣,都明白这一点,也就没有哪一个大臣敢于出头,建议太皇太后和太傅王莽去立成年的宗室子弟,做汉平帝的继嗣了。

见事情顺利,朝中没有反对意见,太皇太后与太傅王莽十分满意。

于是,太皇太后亲自下旨,征召汉宣帝(刘询)的全部玄孙进京,逐一进行认真选择。

而宣帝(刘询)的玄孙,都是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还在襁褓之中。

5

“太皇太后陛下与太傅大人摒弃成年的宗室子弟,而选立幼小孩子为储君,这不是昭然若揭,彰显太傅大人专权的图谋吗?

我们怎么能够,不顾自身安危,触当权者的逆鳞,给自己遭祸呢?”

朝中文武大臣,心知肚明,在暗地里窃窃私语道。

普通的大臣官吏,都完全领悟了太傅王莽的心思,王莽的亲密战友刘歆等,更是心领神会。

不久,大汉朝廷中,公开向太皇太后陛下提出建议,奏请太傅王莽直接上位,独揽朝廷大权的上书,就层出不穷了。

6

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末,右扶风前辉光(地方长官)谢嚣,首先上书太皇太后,报告右扶风郡出现的祥瑞,向太皇太后建议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承太皇太后和太傅大人的英明领导,如今大汉帝国,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祥瑞纷呈。

前不久,臣亲眼目睹了一件祥瑞之事,不敢不报告英明的太皇太后陛下知晓。

臣的下属武功县长孟通,十分关心百姓疾苦。

一天,他亲自率领官吏百姓疏浚水井,兴修水利。

官吏百姓在施工时,突然挖得了一块漂亮的白石头,非常神秘奇异。

这块神奇的白石头,它的上面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清清楚楚刻有一些神秘的朱红色的蝌蚪文字,令人莫测高深。

臣请精通蝌蚪文字的贤良士大夫,认真阅读辨识,终于发现,奇异石头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的文字,原来是‘宣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这几个字。

臣猜想,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祥瑞纷呈,都是太皇太后陛下和安汉公大人的英明领导所造就。

这一定是安汉公爱民敬业的精神,感动了天地神灵,所以降下如此祥瑞,提醒世人。

敬请太皇太后陛下,留意这些天象预兆。”

太皇太后得到右扶风前辉光(地方长官)谢嚣的奏章,心里有些不快。

太皇太后年纪老迈,头脑却十分清醒,想借机试探试探王莽的心思,于是对侍从胡宝宝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