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8章 交谈,我怀疑糟老头在泡我

第68章 交谈,我怀疑糟老头在泡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元始四年(汉平帝刘衎-即刘箕子的年号)(公元4年)的春季季末,刘縯、刘嘉兄弟俩,告别自己的父母,到了京师长安求学。

当刘縯、刘嘉兄弟俩骑着大马,踏进长安城南面的安门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像那些长年累月蜗居山野,从没有出过家门,见过世面的乡下老人一样,有了一种井底之蛙,自惭行秽的感觉。

兄弟俩实在太惊异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大声惊叹了起来。

刘嘉伸伸舌头,做个怪脸,赞不绝口地叹道:

“哎呀,伯升大哥,好一座大城啊!比起我们南阳郡的郡城宛城,可是大多了啊!”

刘縯故意装出一副十分平静、满不在乎的神态,用一种略带轻蔑的语气回应道:

“孝孙兄弟啊,宛城算个什么吊呢?这里可是我们刘家的京师长安啊!”

刘縯、刘嘉等舂陵侯家族的诸兄弟子侄,僻处乡野白水乡,常常喜欢想尽千方百计,寻找一些借口和机会,溜到枣阳县以北的南阳郡的郡城-宛城去闲逛游玩。

其实,宛城也是大汉王朝一座著名的大城。宛城与益州郡的成都,东都洛阳,临淄,邯郸,以及西京长安,号称大汉王朝的“六都”。

那时,光是益州郡的郡城成都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十八万多人。

而京师长安城的人口,比益州郡郡城(成都)还多。也难怪刘嘉会如此地惊叹不已呢!

却说两兄弟当时的样子,实在有些滑稽可笑。

刘縯稍矮,但他的身材长得魁梧结实;而刘嘉呢?身材高挑,就像一根营养不良,细长的豆芽似地,如同传说中的黑白无常两兄弟。

刚刚上路时,先是由刘嘉骑在那匹稍稍矮小一些的母马身上。他的细长的两脚,就像要触到地面的样子。刘縯不禁有些担心起来,害怕马儿行路时,地面的石头会不会碰上刘嘉的双脚。

刘縯只得不时与刘嘉交换着坐骑。一交换,可苦了那匹母马,刘縯沉重的身体,让母马倍感痛苦。刘縯不忍心,只好把随身物品放一些在雄马身上,甚至跟在母马屁股后步行、小跑一会。

他们兄弟身上的衣物和装束打扮,也像那些居住在穷乡僻壤,却依然喜欢妆模作样的的小乡侯贵族那样,显得是那样的土气做作。到了京师长安,看见豪奢的人们,兄弟俩都有些自惭形秽。

好在刘縯、刘嘉兄弟两人,一向不拘小节,并不在乎衣装打扮的寒酸。

两兄弟彼此嘲笑洗涮了对方一会,就开始处之泰然起来。

刘嘉好像一下子没有了主见,接着兴奋地问刘縯道:

“伯升大哥,我们兄弟俩如今已经来到了京师长安。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逛逛呢?”

刘縯顺口答道:

“小弟啊,我们来到长安,当然要首先去看看皇帝陛下住的宫殿啦!

听说皇帝陛下的上林苑,规模十分庞大。我倒非常想见识见识啊!

难道皇帝陛下平日里游玩的上林苑,比我们的整个枣阳县县境还要大吗?

皇帝陛下住的宫殿,也是我们刘家的家业啊!也有我们舂陵侯家族应该享有的一份啊!难道我们连看看的权利,也没有吗?”

“好啊!好啊!伯升大哥!我们俩到太学安顿好以后,我俩再抽空好好地去看看,好好去逛逛吧!免得白来了一趟京师,回家以后,连吹牛炫耀的本钱都没有。”

刘嘉笑嘻嘻地一口赞同道。

2

却说那时的汉长安城,可谓举世闻名,名震遐迩。

光是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皇家宗庙明堂太学等建筑,就约占了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大约有数十平方公里。

长安城内的宫殿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这些建筑格局,充分突出了长安城为帝王将相、官僚贵族服务的性质。

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长安城城市的中部和南部。那里有著名的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建筑。其中以太皇太后陛下居住的长乐宫,最为富丽堂皇。

长乐宫位于宫城的东南部。汉高祖时,长乐宫曾经是视朝听政之所。汉惠帝以后,长乐宫开始成为太后居住之宫。长乐宫大约占了全部宫城面积的六分之一。

宫城西南部的未央宫,一直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从汉惠帝开始的大汉历代帝王,就在那里生活与工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

未央宫为朝会之所,比长乐宫略小,大约占了全城面积的七分之一。

未央宫的前殿,规模十分宏伟。殿基南北的长度,就达到了三百五十公尺,它的东西宽约两百公尺,高约十五公尺。

未央宫北阙的附近,则是贵族官僚的邸宅,即所谓的北阙甲第。

著名的桂宫,则位于未央宫的北面,西隔城墙与建章宫相望,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五千三百公尺。

桂宫之东还有北宫,长乐宫北又有明光宫。

长乐宫、未央宫二宫之间,还建有皇家武库。

皇家武库的平面,也呈长方形,内设七座武器库房。皇家武库的库房,以夯墙隔成若干间,放置木质武器架。那时的铜铁兵器、铁铠甲等都盛放其中,为兵库要地。

要说刘縯、刘嘉兄弟一心想要参观的上林苑,更是举世闻名的皇家林苑。

上林苑是西汉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这个面积广大的上林苑,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至东南一带,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离宫别馆数十处。上林苑内,尤其以建章宫的规模最为宏伟、宽阔。

上林苑内的昆明池,虽然本来是为训练水军而开凿的水池,但也可解决长安城中水源不足的问题。

汉武帝广开上林苑,使上林苑成为了方圆数百里的自然风光游乐区,而汉长安城只像其中的一个小区。

建元三年(前138年)时,年青好动的汉武帝,开始微行私出。

汉武帝“北至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西至黄山(宫名,在今陕西兴平县),南猎长杨(宫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游宜春(苑名,即后来的曲江池)。”

汉武帝不断地游猎于上林苑中,“入山下骑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鹜禾稼稻秔之地,民皆号呼骂詈。”

为了避免官吏百姓的辱骂、忌恨,激发和加剧矛盾,汉武帝于是下旨,广开上林苑。

汉武帝下旨,把渭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划入了上林苑管辖。

从此,上林苑成为了皇家的专属游猎区,只用属县“草田欲以偿户、杜之民”。

汉朝廷著名的幽默大师东方朔,曾经力谏汉武帝,不能广开上林苑,认为“丰镐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不能因为皇帝的游猎,而“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损害官吏百姓的利益,危及朝廷根基。

汉武帝却对东方朔的建议不予理采,置若罔闻。

汉武帝仍然把上林苑的范围,大大地扩展。由此,建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那时的上林苑,也是当时汉朝廷全国最大最著名的皇家动植物园。

上林苑,既然是皇帝射猎游玩的场所,里面当然是森林茂密、杂草丛生,野兽经常出没。

上林苑里面的动物,主要有熊罴、豪猪、虎豹、狐兔、麋鹿(四不象)、牦牛、青兕、白鹦鹉、紫鸳鸯等。

“奇兽珍禽”,到处皆是,即所谓“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

上林苑中的长杨宫中,还有射熊馆。长安城东的灞水、浐水交会处,有虎圈,即秦虎园。建章宫西南,还有狮子圈等等。据说“汉兽圈九,彘圈一”,就是证明。

上述动物,除部分圈养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散布于上林苑的森林草丛中。

当时,上林苑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渭川千亩竹”。除了一些陕西常见的动植物,上林苑中甚至还有如今最著名的珍稀动物国宝大熊猫的活动踪迹。

汉武帝建成的上林苑,“南至宜春、鼎胡、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宫、五柞宫,北绕黄山宫,濒渭水而东,周袤数百里”。

就是说,汉王朝的上林苑北濒渭河,南抵秦岭,东到蓝田,西至周至,“方三百四十里”,或“方三百里”,范围十分广阔。

上林苑中不仅动物种类繁多,而且草木畅茂,奇花异果也比比皆是。

汉武帝时,“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其美名,以标奇异”。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军攻破南越国后,又从南方引进了许多亚热带植物,也种植于上林苑中。

再说最早的长安,在秦王朝并不出名。长安原来本是秦王朝的一个乡名,那里曾经有秦王兴建的一座兴乐宫。

秦末汉初时,长安所在地,也还只不过是秦都咸阳所辖的一个小小的乡聚,是秦始皇嬴政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而被称为“长安”。

汉朝廷建立之初,高祖刘邦下诏,任命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大汉帝国营建长安都城的宏大基业。

丞相萧何提出“非壮丽无以重威”。

于是,汉朝廷决定在长安这个地方,营建未央宫,修建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等房舍。

汉朝廷起初开始营建的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

后来,长安城逐渐向四周扩展,面积达到了约三十六平方公里,它的面积大约是同时期的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的四倍。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以后,原本想建都洛阳的。可是,唯独大臣娄敬,力排众议,建议高祖皇帝定都关中。

高祖(刘邦)部下的群臣,大多是从东方郡县而来的,都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想法。

一听娄敬定都关中的意见,功臣们齐声反对,一致认为在洛阳建都更好。

高祖刘邦这时也犹豫不决。所以刘邦决定征询足智多谋的张良的意见。

不想,张良也非常赞赏娄敬的深谋远虑。当时,张良为高祖刘邦分析利弊说道:

“陛下,在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仅存两世的秦王朝的历史悠久,但是它的城郭仅有数百里,而田地又十分的贫瘠,供应很不充足。洛阳的四面都是平原,没有高山险阻屏蔽,江河护卫,容易遭受到来自四方的攻击。

反观关中,却是大大的有利。

关中既有函谷关的天险,又有背靠陇蜀的沃野千里的优势。关中的南边有巴蜀的富庶依靠,北边还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进攻,牵制诸侯。

只要掌握住渭水,掌控好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此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很有道理。请陛下定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