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1章 感慨,一群女儿带来的温馨

第61章 感慨,一群女儿带来的温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季,太皇太后王政君,派长乐宫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等大臣,带着贵重礼物,前往安汉公王莽的家里,与王莽的女儿王嬿相见,考察未来皇后的容颜和品行修养。

王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而又知书识礼,孝顺父母,谈吐娴雅,堪为国母。

前往考察核实的大臣们,都十分满意。

考察回来后,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尚书令平晏等大臣,立即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奏报道:

“启禀太皇太后陛下:

安汉公大人的女儿,从小就受到过最良好的教育,有美丽善良的容貌,有高尚的品行,还有大富大贵的面相。

臣等认为,安汉公之女,侍亲孝顺,非常适宜承受天命,侍奉皇家宗庙祭祀。”

太皇太后听到结果,十分满意,下旨道:

“四辅三公听旨:

为皇帝选后,事关重大,关系社稷长治久安,国运昌隆,请举行专门的占卜仪式,由祖宗神灵决定。”

太皇太后颁布懿旨,命令在皇家宗庙,举行盛大的占卜仪式,寻求神灵的昭示。

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刘秀),以及太卜、卜史令等三公九卿,都戴上鹿皮帽,穿上素色衣裳,依照庄重的仪式规矩,共同举行卜卦。

没有任何意外,占卜的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等三公四辅大臣,一道前往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祝贺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啊:

臣等奉命,对安汉公的女儿进行考察。结果大吉大利,事事吉祥,人神满意。

这是金、水互相辅佐的吉兆,父母和睦喜悦的卦象。

正是所谓康乐、强健的预示,子孙大吉繁盛的征兆。

这预示着我大汉帝国,将会遇难成祥,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国运长久。

请陛下颁布懿旨,予以批准!”

太皇太后笑着同意道:

“诸位大臣:

既然占卜是如此吉利,那就请禀告祖宗神灵,请祖宗神灵赐福吧!”

接着,在大司徒马宫等三公大臣的亲自主持下,又用猪牛羊各一头,祭祀刘氏皇家祖先神灵,以策书禀告宗庙,宣告天下之母,已经选定。

王莽之女王嬿,成为刘箕子的皇后,已成定局。

2

占卜、禀告宗庙等仪式顺利完成以后,主管官吏报告太皇太后,商讨聘礼的成色和礼金数量道:

“太皇太后陛下:

按照大汉朝廷的成例,聘皇后的彩礼,是黄金二万斤,折合钱二万万。

请陛下颁旨,从皇家内库开支。”

安汉公王莽,见皇后的聘礼是如此之多,急忙上书太皇太后执意推辞道:

“陛下:

现在朝廷困窘,资用不足。

臣不愿因聘皇后的彩礼之事,浪费朝廷的财帑,落下一个假公济私的名声。

臣愿为朝廷节省聘礼资费,只愿接受皇后聘礼为六千三百万钱就行了。

其实,臣以为,六千三百万,也已经够多的了。

臣请求太皇太后陛下,在这六千三百万的聘礼中,再拨出四千三百万,分赠给被选为从嫁媵妾的十一家贵戚,以及臣的家族九族以内的贫苦亲属,以显示皇恩浩荡,显示太皇太后陛下的无上恩德。

请太皇太后陛下,务必批准臣的请求!

不要让财富,尊荣,成为臣的累赘,伤害臣的无私公正。”

太皇太后见到王莽的辞让请求,很是高兴,对着胡宝宝等臣子,赞赏王莽的作为道:

“安汉公大人果然一秉大公,不偏不私,没有辜负哀家的宠信,真是国家的忠臣。

诸君,你们就按安汉公的请求去办理吧!

不要辜负了安汉公的盛情,侮慢了安汉公的高洁志向和品行。”

3

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季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炎炎的夏季。

到了此时,王莽革新大汉王朝礼治制度的工作,已经进行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那时,全国官吏平民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比如车马使用和衣服穿着的礼仪规矩,比如丧葬送终,男婚女嫁的礼节,以及奴婢的买卖和待遇,田地房产的转移手续,各种用具的使用规则等等,王莽都分别定立了等级制度。

制度完善,规则明了。

这些新的礼治礼仪制度建立完善以后,王莽奏报太皇太后,要求批准。

王莽又建议太皇太后,重新设置祭祀五谷的神庙,祈求神灵,保佑百姓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王莽还建议太皇太后,在各郡、各封国、各县、各城、各乡、各村,都设置学官,普及教育。

太皇太后听了,十分满意,全部批准王莽的建议,并迅速下旨,在全国施行。

这些新的礼治礼仪制度的建立,引来了大汉官吏百姓的一片赞誉声。

大汉朝廷大臣,异口同声称颂王莽确立新的制度的功劳,不时在太皇太后陛下面前,赞美王莽道:

“太皇太后陛下:

安汉公大公无私,贤明睿智,制定礼法制度,确立了万世之本,有开天辟地之功。安汉公为大汉王朝的再次复兴,居功甚伟。

请太皇太后陛下下旨,给予安汉公额外奖励!”

太皇太后深以为然,赞同大家的意见道:

“诸君很有眼光!

安汉公对大汉帝国的贡献有目共睹,人人称赞!

朕将适时,给予安汉公奖励,褒扬安汉公确立礼法礼仪制度的赫赫功绩!”

太皇太后的懿旨传开,汉朝廷臣民激动不已,大司徒司直陈崇也深受触动。

4

大司徒司直陈崇,目睹大司马王莽当政以后,大汉朝廷几年来的变化,揣摩上意,决定为王莽夺权推波助澜,有所贡献,立下封侯的功劳。

大司徒司直陈崇,与张敞的孙子张竦,是一对堪称难兄难弟的好朋友。

一天,大司徒司直陈崇与张竦闲聊朝中之事,对同僚大臣的飞黄腾达感慨良多。

大司徒司直陈崇不能自已,情不自禁地说道:

“张大人:

星相学家和术士们都说,我陈崇今年命该发也!

可是,一直到了至今,依然没有动静。我还一直疑虑,不知道究竟发在何处。

如今,我认真琢磨,已经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谋取功名利禄的大好机会。

希望大人能够与我一道努力,协助安汉公大人,建立赫赫功勋,封妻荫子。”

“司直大人,富贵何来?计将安出?”

张竦耸然动容,有些疑惑地询问大司徒司直陈崇道。

“不瞒大人,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就在大人的笔下,所以要多多仰仗大人了。

张大人文笔优美,闻名当世,我陈崇一直敬慕不已,为大人才华盖世,却不为贵臣赏识抱憾可惜。

我们只需要如此如此,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就会唾手可得,封侯裂土也不是什么难事!”

大司徒司直陈崇,与好友张竦,秘密商议道。

“好计!好计!”听了陈崇的设计,张竦顿时眉开眼笑,喜上心来,大声赞扬陈崇道。

5

张竦才高八斗,非常善于写作,享誉京师,尤其擅长撰写歌功颂德、阿谀奉迎的文章。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

两人商量妥当以后,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

大司徒司直陈崇,与自己的好友张竦一道,起草亲启密奏,上书太皇太后言事。

大司徒司直陈崇在张竦帮助起草的奏章里,竭力歌颂安汉公王莽治理朝政的功德,希望获取王莽的欢心。

陈崇奏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自从哀帝驾崩,大司马大人接受太皇太后陛下的任命,主持朝政以来,安汉公为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立下了赫赫功勋,天下百姓有目共睹,齐声赞誉。

臣等以为,安汉公治理国家的赫赫功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有前世的圣贤周公,可以与之媲美。

奖善罚恶,惩恶扬善,是圣朝治理的根本。

微臣建议陛下,立即给予安汉公大人应得的奖励,以褒扬安汉公的赫赫功勋,激励后来人。

臣以为,宜适时扩大安汉公大人的公爵封地,让安汉公的封国,像周公当年享有的封地一样;

请赐封安汉公的嫡长子(王宇)为侯爵,让安汉公大人的嫡长子,跟周公的长子伯禽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赏赐王宇的爵位等级,也应该与伯禽的等级完全相同。

对安汉公大人其他几个儿子的封赏,也应该参照当年周公的六个儿子的待遇。

臣以为,只有如此丰厚奖励,才能够彰显安汉公的丰功伟绩,才能够彰显太皇太后陛下的宽阔胸襟,皇帝的浩荡圣恩和对安汉公的提携教诲之德。”

太皇太后王政君,十分赞同大司徒司直陈崇的看法,下旨褒奖大司徒司直陈崇道:

“诸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