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49章 记恨,拐个弯都要害我

第49章 记恨,拐个弯都要害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孩子们十分听话地回到各自的房间,吩咐刘安等奴仆们帮助,搬来了他们自己的书本,接受母亲樊娴都认真而又仔细的查问。

“縯儿啊,你现在钻研《易经》已经有好久了。

娘倒想知道,你的进步究竟如何呢?

你就快把《易经》中的最重要的‘中孚卦’这句卦辞,给娘好好地解释解释吧!

让娘好好地给你评判评判,看你的学业水平,究竟有没有长进。”

母亲樊娴都等自己的孩子们乖乖地坐下,首先向大儿子刘縯提问道。

“好的,娘亲。解析这‘中孚卦’简直太简单了!”刘縯很轻松地答道,“此‘中孚卦’,乃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之第六十一卦—风泽中孚(中孚卦),诚信立身。下下卦。

象曰:路上行人色匆匆,急忙无桥过薄冰;小心谨慎过得去,一步错了落水中。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巽)相叠。‘中孚卦’的孚(fú),本义为‘孵’,因为小鸡孵卵出壳的日期非常准确,所以有守‘信’的含义。

本卦卦形,外实内虚,喻心中应该诚信,因此称‘中孚卦’。这是借指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就是‘诚信’二字。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意思就是说,《中孚卦》象征诚信的品质。

诚信就是施及到了愚钝无知的小猪小鱼身上,从而也可以感化它们,因此就能够获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大川,利于坚守中正之道。

这卦实际上就是讲的,就是以‘诚为根,信为本’的人生处世理念。

他概括了人世间的夫妇之道,持家之道,理事之道,待人之道,守常之道和应变之道的思想内涵,从‘大可以安邦,小可以立身’的角度分析,精辟地说明和阐述了,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刘縯有些自鸣得意地侃侃而谈,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成绩。

显然,他对“中孚卦”理解得很是深刻和透彻。

“縯儿,你讲解的的确很好!娘和你的爹爹,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讲究诚信,信守承诺的人。

常言道,‘人无信则不立’。无论是为人处事,修身培德,还是兴邦立国,匡扶社稷,都必须讲究一个诚信!

不讲信用,不信守承诺,能够欺骗一时一人,却所失甚多,失去了做人的大信用,不能不谨记于心。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自己的朋友、亲人,讲究诚信的做法就很好,有你自己诚信为本,肝胆照人的优良秉性。

但你平时为人做事,也应该要有你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要学会拿定你自己的主意。

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不能够就像一个傻瓜似地,没有自己的头脑,就只知道人云亦云!凡事,哪怕就是结交朋友,与人相处,也必须要多长一根筋。

好了伯升,你可以下去读书了!你答应过娘的,你今天一定不会出去闲逛的,希望你能够讲究信用,履行好你自己的承诺!给弟妹们做好表率!”

母亲樊娴都,赞扬并叮嘱儿子刘縯道。

2

接着,樊娴都侧着身子,开始拷问起二儿子刘仲(刘舯)来。

“仲儿啊,你近段时间,不是正在研读《尚书》吗?你有什么收获心得吗?

《尚书》深奥难懂,其实并不适合你读。

不知道你弄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不?真是难为你了。

今天,你就跟娘讲讲《尚书》中最简单的内容,《舜典》中的‘五常’是什么意思吧?”

母亲樊娴都考问二儿子刘仲道。

“五常啊?五常就是,就是,就是—就是常洗脸,常洗澡,常锻炼,常学习,常反省!”

刘仲没有读过《舜典》,对《舜典》中的“五常”似乎一窍不通,随心所欲地胡乱答道。

“仲儿啊,娘简直就不知道你究竟是怎么了,不知道怎么责备你了。

你一天到晚,究竟都在忙些什么啊!

你答得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叫娘怎样说你啊!娘敢肯定,你一定从来都没有摸过书本,没有读过《舜典》一遍,是不是啊?

要不然,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会一点也不明白呢?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五常就是‘慎徽五典,五典可从’啊!

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啊!你怎么居然一点也不懂得呢?难道你真是脑子笨吗?

娘可不相信娘自己的孩子会这么笨!肯定是孩儿没有用心,没有努力!”

母亲不住地质问老二刘仲,“仲儿啊,《舜典》中的‘五常’那是舜帝慎重地赞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种常法,人们都能顺从的意思!

老二啊,你跟娘老实说说,这几天,你究竟都干些什么去了呢?你怎么会根本就没有摸过一下书本呢?”

母亲樊娴都严厉地审问二儿子刘仲道。

3

刘仲胆小,一下子吓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他嚅嚅着,不知究竟应该怎样回答母亲的问题!

“二弟还不是一天到晚,都去教文叔弟弟学习什么稼穑之类的东西去了吗?

二弟三弟两人,是臭味相投,惺惺相惜,尽做那些没有一点出息的农夫的事情,哪里像贵族的模样呢!

娘啊,我的两个小弟弟,这些天几乎天天都裹在了一起。

我也不知道,他们兄弟俩,究竟少了哪根筋,为什么会对农事表现出那么浓的兴趣啊!

真是继承了高帝皇帝二哥的品行。真是两个没有什么出息的家伙!

我们可是堂堂正正的贵族子弟啊!

稼穑农事是哪些下人奴婢,土包子子们干的事情!

说起来,他们兄弟俩,还可真算是家学渊源,很像我们高祖皇帝的二哥刘仲啊!”

刘縯不知何时,又溜了回来,在一旁调侃和讥笑着刘舯、刘秀两个小弟弟。

4

“縯儿,你又鬼鬼祟祟地溜回来干什么呢?这里没有你的事,你就知道多嘴!

你少管闲事,努力地管好你自己才是!你还不赶快回里屋读书去!”

母亲樊娴都责备完大儿子刘縯,又继续对老二刘舯教训道,“仲儿啊,学习农事,勤于稼穑,有利家国,强身健体,本身也是一件大好事,并不是什么卑贱羞耻的事情。

娘也并不反对你们兄弟俩这样做。

但问题是,你也不能因此,而荒废了你自己的学业啊!

娘和你爹爹,对你们期望的,不仅仅是只让你们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能够混饱自己肚子的农人,而是要做一个有头脑,有追求的农夫贵族啊!

我们舂陵侯家族,虽然日渐衰微,但娘和你爹爹,还是希望你们几兄弟,都能够有机会,参加朝廷的孝廉之类的选举,以便光宗耀祖,光大我们舂陵侯家族门庭啊!

你快给娘下去吧,下去之后,好好把你的书读读吧!不懂的,你就问问爹娘,或者是哥哥姐姐!娘还会考查你的学习的!”

母亲樊娴都做出一副声色俱厉的样子,不住地对二儿子刘仲发布着命令。

5

“娘亲,我回来找找我的刀笔!”刘縯瞅了瞅弟妹们,对着弟弟妹妹们做了一个怪脸。

等到娘亲训完弟弟刘舯后,刘縯才慢条斯理地开始回答母亲先前的询问。

实际上,刘縯就是想回来与自己的弟妹们说说话,嬉戏嬉戏,随便看看弟妹们的洋相,究竟出得怎样的。

“我说縯儿啊,你真是丢三落四!

好了,既然你也来了,你就也在这儿听听吧,看弟妹们回答得怎样?你也好评判评判!娘也好看看你的鉴赏水平究竟如何。”

母亲看了一眼大儿子刘縯,没有责备,似乎早已经看透了刘縯的心思。

6

“秀儿啊,你大哥不是说你喜欢稼穑之事吗?娘就问问你,荀先生曾经说过:‘下贫则上贫,下福则上富’,这是讲的什么道理?”

母亲樊娴都考问幼小的刘秀道。

“回娘亲的话,这是荀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治国平天下之正道。

就是说,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家家户户的富足。只有天下的黎民百姓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