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34章 新品送出去尝鲜

第34章 新品送出去尝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侯爵爷爷啊,大英雄陈汤,甘延寿斩杀郅支单于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我多么希望,还想够再听一次啊!

爷爷,侯爵爷爷啊,听兄弟们说,爷爷叔伯们在宗祠里讨论年末腊祭祖先神灵的事情。

孩儿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想趁机问问两位爷爷,希望能够弄个究竟。

爷爷啊,孩儿听说,我们的这个舂陵侯家族,原来不是被皇帝分封在舂陵(原湖南宁远县)那个地方吗?

我们的祖辈在舂陵那个地方,原本居住得好好的。

我们干嘛要抛弃那些来之不易的田地家产房宅,千里迢迢,从舂陵(原湖南宁远)迁来白水(湖北枣阳)居住呢?

爷爷,侯爵爷爷啊,你能够告诉我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吗?”

刘縯突然转过话题,向舂陵侯刘仁、前巨鹿都尉刘回两位老人发问道。

2

“縯儿啊,问得好啊!

我们家族迁居白水,这是蒙元帝皇帝的恩典,你堂爷爷的功劳啊!”

前巨鹿郡都尉刘回,憋了很久很久,一直都没有找到说话的机会,终于趁着大哥舂陵侯刘仁饮茶的机会,抢着回答孙子刘縯的疑问道。

当初舂陵侯的封地,其辖区大致为今天湖南省宁远县北部、新田县大部、双牌县阳明山一带和金洞管理区。

舂陵侯爵治所,在今宁远县柏家坪镇一带,后修筑了舂陵古城,作为侯国都城。

蔡阳县白水乡,原属荆州部所属,现在属于湖北省枣阳县。

蔡阳县在南阳郡城宛城以南,约一百公里的地方。

“孩子们啊,我们原来居住的侯爵封地舂陵,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不错。

实际上,舂陵的地势低下,气候又闷热潮湿,而且有山林瘴气。

在舂陵那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舂陵家族,也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尤其是对于老人孩子,更是难熬。

我们舂陵家族家族老老小小,都十分苦恼。

幸好你侯爵爷爷机智过人,他以退为进,上疏元帝陛下,愿意减户,迁徙到南阳郡哪个地方去居住。

闻听你舂陵侯爷爷愿意减户迁徙,元帝陛下龙颜大喜,非常嘉奖你舂陵侯爷爷的行为。

朝会之时,元帝陛下与朝廷三公们摆谈说道:

‘诸位爱卿:

如今世风日下,自私贪欲之心越发浓烈,贪婪自私之辈层出不穷,令人忧虑。

很多王公侯爵,都贪得无厌,向朝廷尽力索取,希望朝廷能够增加他们的采邑,或是将他们分封到土地肥沃富庶的地方。

而舂陵侯深明大义,心胸豁达,却愿意减户迁徙,实属难能可贵!

朕怎么能够不表彰舂陵侯的义举呢?

准舂陵侯所奏,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一带)、上唐(今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两个乡,重建舂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以表彰舂陵侯的高风亮节。’

元帝皇帝当即下旨道。

蒙元帝皇帝的大恩特许,我们舂陵家族所有人众,即整个的舂陵刘氏宗族,当年就都随从堂爷爷(舂陵孝侯刘仁)一起,从零陵郡北迁,从零陵郡泠道县(湖南省宁远县),向北迁移,到了如今的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居住。

我们侯国的国名,依旧叫做舂陵,以纪念我们祖先的发迹之地,以示不能忘恩。

从那时起,我们舂陵家族,就一直居住在枣阳县白水乡这里。”

前巨鹿郡都尉刘回,简明扼要地向孩子们介绍了舂陵侯封地的变迁。

3

说起舂陵侯家族起源和迁居的经历,前巨鹿郡都尉刘回,更加来了劲。

巨鹿郡都尉刘回,稍稍歇了一下,就接着前面的话题,又介绍了起来道:

“孩子们啊,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南阳郡里,和我们舂陵侯家族一样,出于景帝陛下直系后裔的列侯,一共有三支之多。

除了我们舂陵侯刘氏一支之外,还有被武帝陛下封于宛城(南阳郡城)以西四十里(二十公里)的安众乡的安众侯刘氏,被宣帝陛下封于东复阳之地的复阳侯刘氏。

(东复阳,今桐柏市,位于河南省的南部、南阳盆地的东缘,宛城距今桐柏市,约有一百四十公里的距离。)

安众侯家族,距离南阳郡城宛城最近,只有四十里路程,我们舂陵家族次之,约两百里,复阳侯家族则稍远一些,约二百八十里。

从血缘关系来讲,我们南阳郡这三支列侯,都是出自景帝直系后裔的侯爵,血缘关系最近,也最亲。

孩子们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这三个出自景帝后裔的侯爵家族的子孙,一定要精诚团结,相亲相爱啊!

孩子们啊,爷爷还要告诫你们一句话,从我们家族迁移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吸取一些为人处世的有益的经验。

我们平时为人做事,无论是说话,还是干事业,都不要鼠目寸光,而是应该有远见,要注意讲究技巧和策略才好啊!

为人做事,也万不可一根肠子通到底,什么都直来直去,不讲头绪,没有心机啊!

你们想想,如果当初,没有侯爵爷爷卓有远见的见识,顺应形势的举动,哪里有我们今天的美好家园呢?

孩子们,你们可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舂陵家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乡侯,就小看我们舂陵家族的这块侯爵封地啊!

我们舂陵家族的侯爵封地,虽然地盘并不大,仅仅是南阳郡蔡阳县所管辖的两个名叫白水、上唐的小镇组成,却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白水、上唐小镇的气候,温暖湿润,山川秀美,土地膏腴,物产丰饶。

圣龙湖、响水潭左右相拥,群山绕前,白水带后。

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的绝佳圣地啊!

孩子们,你们从小在白水、上唐长大,一定都能够亲身体会到我们家乡美丽迷人的景色了啊!

我们的家乡,万物昌盛,生气勃勃,充满着无限的人气。

这是我们舂陵侯家族,人丁兴旺的宜居之地啊!

秀丽的湖光山色,掩映着我们的小镇;村落星罗棋布,充满着无穷的乐趣和生机。

当初,我大汉朝最著名的术士苏伯阿,游历各地,曾经来到我们舂陵封地这里‘望气’。

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时的情景。

爷爷和你们的侯爵爷爷,亲自热情地接待了苏伯阿先生。

苏伯阿先生对我们白水这里的风水,是赞不绝口,称赞备至啊!

那一天,爷爷和你们的侯爵爷爷,陪同苏伯阿先生登上了白水高坡。

苏伯阿先生望着舂陵这片云蒸霞蔚的肥美土地,不由自主地大声赞叹起来:

‘佳气哉!郁郁葱葱然!’

苏伯阿先生一看见白水美景,就沉迷其中,近乎忘情,一下子就喜爱上了舂陵这个地方。

你堂爷爷与苏伯阿先生的见解,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回想当年,你堂爷爷上京朝拜皇帝,曾经路过白水,在白水小镇落脚。

那时,白水小镇还没有现在这样繁荣,人丁兴旺。

可你堂爷爷一见白水小镇,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所以后来,你堂爷爷响应朝廷号召,上书皇帝陛下,请求减户迁徙。

得到我皇元帝的允许以后,你堂爷爷最终就将我们的舂陵侯家族,迁居至此。

孩子们啊,舂陵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我们的人间仙境啊!

这里是我们舂陵侯刘氏家族,一块不可多得的绝妙宝地啊!

孩子们啊,你们大家可都要牢牢记住,我们家族居住的这块土地,来之不易啊!

你们可一定要加倍珍惜,历代祖先给我们舂陵侯家族传流下来的这块风水宝地啊!”

前巨鹿郡都尉刘回,一脸慈祥,语重心长,喋喋不休地谆谆教导和勉励着身边的舂陵侯子孙们。

4

“爷爷,我们牢牢记住了你们的话!

我们发誓,一定要用我们的汗水,滋润这块土地!

一定要用我们的生命和鲜血,来誓死保卫我们居住的这块土地!

我们对天发誓,我们绝对不会让任何外人,随意夺取我们舂陵侯家族赖以生存的这块宝贵土地!”

刘縯抢着发誓道。

“是啊,爷爷!

伯升兄弟说得很对!我们舂陵侯祖先留下的土地,是我们赖以活命之地,绝不能够让他人随便占去。”

刘赐、刘稷等几个年纪稍大些的孩子,也抢着向爷爷们表态道。

“好啊,孩子们!

你们个个都很有志气!真不愧为我高祖皇帝的孝顺子孙!

縯儿啊,刚才爷爷一直在认真地听着,侯爵爷爷给我们大家讲故事。

爷爷还一直没有空问你,你娘,你爹都好吧?

你这次突然回家,究竟是干什么呢?

縯儿啊,爷爷看你与刘安一道,从济阳赶回来的时候,显得急匆匆的样子。

爷爷猜想,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究竟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告诉爷爷呢?你赶快禀报给爷爷们吧,爷爷们快要等不及了。

看你喜气洋洋的神态,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发生了吧!

难道是你爹爹钦儿,又升迁了吗?

哎,可叹啊!我舂陵刘氏家族,可说是人丁鼎盛,人才济济。

可惜的是,朝廷任人唯亲,我们家族被朝廷重用的人才,如今却是越来越少啊!

我舂陵刘氏家族的处境,也是今非昔比,一代代地衰落下去了啊!

孩子们的职位,也是一代比一代低,发展前途也越发渺茫,让爷爷们十分忧虑啊!

孩子们,你们可要知道,我们的先祖,可是聪明绝顶的景帝的儿子定王(刘发)呢!

你们可千万不要堕了先祖景帝和定王的志气。”

前巨鹿都尉刘回,又犯下了老人们的坏毛病,喋喋不休地告诫孩子们道。

5

“兄弟啊,你的感慨,可触动了我的心事。

如果孩子们没有上进之心,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也脸色无光啊!”

舂陵侯刘仁,也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道。

“兄弟一提起我们舂陵家族可敬可爱的先祖定王,我也是深有感触,突然想起了定王的故事。

孩子们啊,你们可愿意听我讲讲,我们的先祖定王的故事呢?”

“爷爷,我们怎么不愿意听呢?我们愿意听啊!

爷爷,你快讲讲吧!”孩子们齐声请求道。

“既然孩子们爱听,我老头子的谈性也跟着来了。

爷爷今天,就对你们这些孩子们,唠叨几句先祖的故事啊!”

舂陵侯刘仁,兴趣盎然地答应道。

“爷爷啊,你老就别卖关子,快讲吧!”

孩子们同声催促起舂陵侯刘仁来。

6

“好吧!既然孩子们都乐意听,我就给大家讲讲先祖定王的故事吧!

看你们大家,能够从先祖定王的传奇故事中,学到些什么东西,得到些什么启示。”

接着,舂陵侯刘仁,就眉飞色舞地讲了下去。

“却说前元二年(前155年),我们的先祖景帝陛下,大封诸皇子。

景帝陛下的小儿子-我们的直系高祖定王,被父皇景帝封为了长沙王。

景帝陛下,虽是万人敬仰的一国之君,但也免不了常人的感情,有所偏爱。

那时,高祖定王受封的领地,是在长沙国。

定王的受封领地,很小很小,而又地处偏僻。

定王看见受着父皇宠爱的哥哥、弟弟们的封地,都十分肥沃辽阔,心里对父皇厚此薄彼的行为,心里稍稍有些不平衡,不乐意。

但定王胸襟开阔,为人大度,并没有在父皇面前闹情绪,表现出自己的不快,而是愉快地接受了父皇的分封,前往长沙国上任。

转眼十多年的时间,就很快过去了。

天高皇帝远,生活无拘无束,定王在长沙国里,倒也自在逍遥,享受天伦之乐,没有什么大的不满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