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356章 铁甲战舰

第356章 铁甲战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由榔告诉方以智,水力锻压机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十五世纪就被欧罗巴人用来制造板甲。

  两年前,他曾想过为军队配备一种插板防弹衣,让军火商们研究过一段时间。

  研究结果并不太理想。问题不在于衣服用料,而是看起来不难制作的插板上。

  根据军火商们反馈,制作一面平整、坚固,轻薄的钢板很费工时,比造一杆火铳还要贵。

  所以,朱由榔早在两年前就有所准备,委托埃利斯在伦敦雇佣一批工程师过来建造水力锻压机,希望用机器来批量制作薄钢板,增强士兵的防护力。

  没想到战事这么快蔓延到广州,如今军队的需求已发生重大变化。

  在普通的木制船无法对付虎门岸防炮台,军队无法靠近广州城的情况下,用水力锻压机批量压制船用铁板,建造更坚固的新船破局,成为必然选择。

  朱由榔曾想过一步到位,直接用钢铁建造现代军舰,不过造船师傅告诉他行不通。

  用钢铁来造船理论上可行,但以下龙湾造船厂的技术暂时做不到。因为建造纯铁船难度很高,不能用建造木船的经验来生搬硬套,需要设计全新的船型,摸索一套全新的造船技术。

  比如朱由榔提出的铆接技术大家都不会,想要使用铆接工艺把铁船造起来,还远着呢。

  这一切都需要长时间积累,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吃通摸透的。而且没有可靠的动力系统,仅靠风帆不知道能不能推得动铁制船。

  所以,朱由榔最后决定退而求其次,利用铁器改良现有的木帆船。

  比如说用钢铁来制作龙骨、肋骨等重要部件,使船身更加坚固;又或者在船体外覆盖一层铁板装甲,加强水线以上的防护力。

  只有这样,再次进攻虎门时,大明的战船才能在岸防炮的密集火力下生存,伺机寻找克敌的机会。

  方以智听完整个计划,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

  无论铁肋装甲船还是木壳铁甲船,本质上都是木船,在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比虚无缥缈的全铁船靠谱多了。

  “陛下英明啊,如此循序渐进,方为稳妥之策。”

  “没错,如果直接造全铁船,我们还真造不起。造一艘全铁船需要很多铁,仅外层包裹铁甲就好多了,能节省很多用料。”

  朱由榔默算着成本,又转向英国工程问道:“史密斯先生,我们的水力锻压机一天能制作多少块铁板?每块铁板用料多少。”

  史密斯作为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对水力锻压机的性能了如指掌,立即恭敬回应:“如果铁料准备充足,一天最多能制作一百块船用铁板。每块铁板长四十英寸、宽二十英寸,厚约两英寸,大约重四百斤。大概三百块铁板就能包裹一艘战船。”

  方以智问明英制单位和明制单位的换算关系,又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发现即使仅包裹铁甲,所用铁料就高达十二万斤。

  先不说铁料价格有多贵,光铁甲的重量就够普通海船喝一壶了。最新建造的一批柚木战船或许能撑得住,不过必将是超载状态,水线也必将低得吓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