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366章 留学生们

第366章 留学生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366章留学生们李舜臣在书院塾师的资助下,从朝鲜的仁川出发,乘坐商船好不容易到了上海码头。

  可正好遇到了舰队出征,上海的码头封锁,商船只能前往不远的松江码头停靠。

  抵达码头之后,李舜臣向当地市舶司的官员提出了请求,要离开船队进入东南地区。

  却没想到要离开港口区,还需要进行三十天的隔离。

  李舜臣只好在迎宾馆中自费隔离,这几乎将他带来的钱全部用光了。

  不过好在李舜臣的汉语不错,刚到港的时候,靠着给朝鲜商人当翻译,好歹是赚了一些钱,这才撑到了隔离结束。

  等到三十天的隔离结束,他被人带到了市舶司中的一间公堂,一名吏员坐在桌案后面,审核他的入境申请。

  李舜臣在桌案前坐下,负责审核外国人入境的吏员姓岳名伦,是从福州市舶司调过来,他看着李舜臣问道:

  “朝鲜人?来我东南是为了什么?”

  李舜臣立刻说道:“游学!”

  岳伦在入境登记上写上了“游学”两个字,又抬头问道:

  “在朝鲜的学历呢?”

  “学历?”李舜臣疑惑的问道。

  “就是功名。”

  李舜臣立刻说道:“哦哦,没有考过功名。”

  岳伦又问道:“私塾上过吗?能读写汉字吗?”

  李舜臣立刻说道:“能读写!”

  吏员在登记表的学历一栏写上了“识字”两个字,然后说道:

  “身份背景,家中有没有人在朝鲜朝廷做官的?”

  李舜臣全部老老实实的回答,他已经家道中落,岳伦在表上写了上了“低品文官之后”,然后说道:

  “恭喜你,你可以入境了。”

  这就结束了?

  李舜臣本来以为东南的吏员也和朝鲜的一样,要走复杂的文书流程,还要敲诈索要贿赂的。

  却没想到只是问了几个问题,就放自己入境了。

  这个吏员又将一份印好的宣传页递给李舜臣说道:

  “你们这些外国人只要不违反律法,我们东南上下不会对你们特别对待的。”

  “这是你的暂时居住证明,等你入学了之后,再交给当地官府办理户籍。”

  李舜臣连忙点头。

  “这份册子上是南直隶地区几所学校,入学条件也都写在上面了。”

  李舜臣看到上面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学校名字,连忙语气谦卑的问道:

  “能不能请大人帮我参谋参谋,到底入哪所学校比较好啊?”

  看到李舜臣这么客气,岳伦也对他心生好感。

  朝鲜人本来就和汉人样貌差距不大,李舜臣的汉语还说的这么流利。

  这段日子审理那些杂毛夷狄入境,都快把他审吐了!

  而且比起那些心怀不轨的西方传教士,李舜臣是来东南求学的,自然更让人心生好感。

  岳伦说道:“像你们这些家境普通的外国人,最好还是学一门技术,南京的天工书院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天工书院的学费比较贵,而且南京生活的成本也很高,你最好找一份工作勤工俭学。”

  “而且对于外国人,天工书院只开设基本算学、博物学等基础课程,比较重要的课程需要有保荐人才能学习,你们这些外国人是没没资格学习的。”

  李舜臣立刻点头,天工书院他早码头隔离的时候就有所耳闻,这是当年苏大都督在南京办的书院,现在苏松的新式纺织机,就是苏大都督在天工书院推广的。

  这一次天工书院恢复招生,不少工坊主和匠人子弟都排队报名。

  如此重要的书院,自然不可能随意对外国人开放。

  能给外国人开放基础课程,已经说明大都督的宽宏大量了。

  李舜臣摇头,他来大明是学习救国之道的,学技术救不了朝鲜国。

  看到李舜臣摇头,岳伦继续说道:

  “东南新军学堂,如今有两个校区,分别是南京的陆军学部和福州的水师学部,东南新军的将校都是出自这个学堂。”

  李舜臣眼睛一亮,但是岳伦下一句话让他泄了气。

  “新军学堂从不对外招生,只有加入东南新军并且立功的士卒,才能被推荐进入学堂进修,只要能成功结业,就可以提拔为军官。”

  李舜臣想要学习救国之道,军校自然是最好的去向,却没想到想要在东南地区上军校这么难。

  他不死心的问道:“敢问大人,我这样的外国人能从军吗?”

  岳伦愣了一下说道:“这倒是没有限制,你可以去南京募兵点试试,如果测试合格应该可以吧,但是想要在军中立功可不容易啊。”

  李舜臣点点头,从军也算是一条路了,早就听说东南新军待遇极好,如果从军也解决了生计问题,不用辛苦打工赚钱。

  岳伦又说道:“苏州府的李时珍医学院,是东南最大的医科学院,就是读书的时间比较长,普通医科要学习一年才能毕业,就连最快的军医科也要半年才行。”

  李舜臣再次摇头,学医更是救不了朝鲜,他来这里可不是为了当大夫的。

  他又问道:“请问大人东南还有什么知名的学堂吗?”

  岳伦说道:“除了这两个之外,各省还有吏员的培训学校,这些要参加吏员考试,户科兵科,漕粮水利这些科目还要加试实务,我看你也考不上。”

  “这些都是公办的学堂,不过还有一些民办的学堂可以选择。”

  “民办的?”

  岳伦点头说道:“松江府的徐氏账房学堂,是如今苏松地区最好的培养账房先生的学堂了,如今一个好的账房先生,在苏松的工坊和商行里能一个月赚到二十两银子!”

  “而且学会了账房技能,还可以参加户房的吏员考试,账房实务加试优秀,是可以择优录取的。”

  二十两银子!

  李舜臣的呼吸急促起来,这笔银子在朝鲜可是一笔巨款啊!

  东南一个记账的,一个月就能挣二十两银子!

  不愧是天朝上国啊!

  “徐氏账房学堂是松江华亭徐二公子私人办学的,招生没有限制,但是学费很高,一期课程最少也要四个月,光是学费就要二十两银子,还不包含食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