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阳光下的平阳府 > 第八十五章 过州县踏看稼禾好 大槐树…

第八十五章 过州县踏看稼禾好 大槐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邓知府:“可有应对之法?”

  知州道:“这些大户虽佃租高了些,却与佃户两下自愿,且无地户仍有增长,属下一时想不出应对之策。”

  邓知府:“粮赋能否按期征完?”

  知州:“属下到任后,尚未有过拖延。”

  钟副主事道:“大人,挖石炭的役夫可否从此地多征些,只要高出租地所得,想是有愿意去的。”

  邓知府:“倒是个办法,今年秋粮收罢,工房、户房一起操办一下。”

  从隰州过河往洪洞,岸边农商往来不绝,有挎着篮子卖吃食的,还有一人蹲在路边,面前多半篮手指长的小银鱼。

  见官府的人过来,人们纷纷避让。

  梅副主事望见那个卖鱼的,便给了随从一钱银子把鱼买了过来。

  说:“这鱼我先前来此督案时吃过。顺河水下来,虽小却味儿鲜美,晚上与大人下酒。”

  邓知府:“这样的小鱼如何捕得?”

  梅副主事:“在水流平缓处,小口大肚的柳条小篓里放半块馒头,半个时辰提上来便能得几条,多下几个篓,一日能捞出半筐。”

  洪洞白知县早已得了消息,身着官服,率县衙一众鸣锣前来迎接。

  洪洞县对平阳府来说太举足轻重了。

  土地最广,产粮最多,平阳府六州二十八县,洪洞向朝廷纳粮独占平阳府两成。

  人口又稠密,数次大移民都以洪洞大槐树为聚集地,原因就在于此。

  更兼与洪洞相关的有名有姓的前朝故事,邓兆恒也听了不少,便想探一探究竟。

  晚饭间,梅副主事买的小鱼红烧了三大盘,邓知府让给老何他们送一盘。

  白知县道:“大人留一盘即可,属下已备了大鱼。”

  说话间,只见两个厨子小心翼翼抬着一个大木盘,上面是大瓷盘,一条红烧的大鱼几段接在一起,足有两尺多。

  白知县道:“属下知大人某一日会来洪洞,一到任便择鱼大者,在县衙之内精心喂养以待,只是没料一晃三年有余,正想着将此鱼留给下一任同僚相候,今日其方得正终。”

  众人说笑着,赞白知县的有心与耐心,邓知府也觉得这白知县不是等闲之人。

  一路走来,见汾河两岸稼禾长势茁壮,邓知府心里踏实了不少。

  众人知道,邓知府喝酒必谈公事,果然,席间问起洪洞粮产预估多少。

  白知县道:“按去年入库十七、八万石,军粮去八成,余两成以备灾荒,今年应与去年相差无几。”

  邓知府:“可有增粮之策。”

  白知县苦笑了一下,“年年就是打这点水的主意,水还是那么多,粮也就还是那么多。”

  邓知府:“乡民争水闹了械斗,当下情形如何?”

  白知县:“刑房第二日便派狱讼和刑捕来,拿了十几个,当下弹圧下去了。若没平息,属下怕是在分水口走不脱,也无法迎接大人了。”

  邓知府:“有无一劳永逸的办法?”

  白知县道:“大人,洪洞虽有汾河水,除临河能引渠灌溉,南北数十万亩却是全仗霍泉和洪安涧之水。麦苗拔节之时,浇不上水就是一堆烧草。那乡民抢水,有时连我派去的衙役也打坏。若此时一场透雨,南北则相安无事,属下也能睡个好觉。故一到此时,衙役们守在分水处,属下则在分水栏边龙王庙长跪求雨。”

  说着,白知县撩起下摆让众人看膝盖,众人嘿嘿笑着,却也说不出什么办法。

  邓知府:“每年这纷争以何结束?”

  白知县:“看那带利器来的、挑头要拼命的,先铁链拴了关狱里,待平息后再放回。派人巡察一番,哪边缺水更甚,多放一天,总归是有三成浇不透,好歹让他们看到官家是公平的。这几年没闹出人命,也是下官有了些经验。”

  梅副主事说:“霍泉分水栏南三北七古已有之,这些年也大体遵守,何不严格按此分水,没有了含糊也就没有了纷争。”

  钟副主事摇摇头说:“非也。所谓油锅捞铜钱也好,神仙安民也好,其实是一碗水没端平,也没法端平。”

  白知县:“大人,鱼都凉了,属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明日属下陪诸位大人先去大槐树看一看,再去霍泉,最后去广胜寺,我们边看属下边禀报。”

  次日,一行人自衙门乘轿,向北走了二里,拐下官道。

  一片广阔的平地,四周松柏杨柳环绕,平地之西是个池塘,塘堤之上杨柳高大,难以合抱。

  平地正东,几棵数人合抱的槐树盘虬卧龙,枝繁叶茂。树下一座精致小亭,亭中一光滑石碑,上刻大槐树下过往的移民大事及建碑略记。

  那大槐树枝杈空中横卧,人不能及,而周围杨柳松柏之上却缀满红、黄、绿的彩色绸布条。

  白知县道:“洪洞戏,摔锅戏。临别故土之时,兄弟摔锅为据,各执一片,以示锅碎人散,锅合人聚之意。摔锅之时,嚎哭声起,实是催人泪下,故洪洞人唱戏,必唱摔锅戏。”

  老何、高力对邓知府道:“老爷,我们想去磕个头。”

  洪洞县丞拿出香和几根彩色绸布条递给老何,“太行以东来的客都称大槐树下是祖先故地,洪洞迎来送往的官家人都随身带着绸布条。”

  众人肃立,看着老何与高力燃香磕头,把彩绸布条系在槐树旁的松枝上。

  高力问:“何爷,系这布条是何意思?”

  老何:“你千里迢迢来拜祖先,送不了布匹,送不了金银,一根彩绸布条系上,算表后人心意。”

  高力眼睛有些红,“爷爷,孙儿替你了心愿了。”

  二人磕头的时候,邓知府也躬身作揖。

  他虽出自陕西,但到京城后,偶尔便会遇到自称祖上来自洪洞大槐树下的人。

  而后,众人围着大槐树瞻仰一圈儿。

  邓兆恒站在池塘大堤上,凝神端详着,想象着一回回树下官府点卯、百姓聚集、兄弟摔锅的场面。

  心里自言自语:济苍生,当自平阳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