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农门贵子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生民立命!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生民立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苏爱卿,你妻女如何了?”

  “回陛下,小女已经好多了,内人是怀孕了所以胃口不太好。”

  “哼,你的妻女再大,能大得过陛下吗!连陛下的邀请,你都敢拒,可真是乡野村夫的做派!”琅琊王氏子孙出来怒道。

  “这位大人,下官只是在尽人父人夫的责任,也是人之常情吧,陛下在下官的心里当然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一个人连他自己妻女的安危都不关心的话,你能相信他会关心别人?!这可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女啊,他都不放在心上,谁还敢相信他有情有义啊?!”

  苏杭的一番话怼得这位王氏子孙哑口无言,其余贵族正想开口怼苏杭,却被皇上拦住了,皇上不想看苏杭与贵族的矛盾激化,于是开口协调:“好了,两位各让一步吧。”

  “陛下,也算是因祸得福,小女虽然食物中毒了,但却为我国立了个大功。”苏杭弯腰说道。

  在场的众人纷纷震惊的看着苏杭,王右相的儿子王侍郎道:“苏杭,据我所知你女儿才四岁吧,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能为国家立什么宫啊!”

  “诸位请看这个。”苏杭从袖子里掏出了个手帕,把手帕打开之后,露出了个黄绿黄绿的小圆果。

  “苏杭,你快直说,别让我们猜了,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四王子笑道。

  “这个叫土豆,还有一个更洋气的名字叫马铃薯,我之前只在欧洲游历时见过这食物,也有幸品尝过,这食物特别顶饿,可没想到咱们国家居然也有,不过这个是野生的,个头小了点,如果培育得当,肯定能变大的!而小女就是因为误食了这发芽的土豆才食物中毒的,如果不发芽,不泛青的土豆是完全可以食用的,因为欧洲人就在吃。”

  众人听完了苏杭的话,纷纷议论,而皇上在听到”顶饿”二字时,就已然心动了,毕竟现在老百姓很少有能吃饱的,这时候除了有钱人能吃三顿以外,穷苦的老百姓们可是只能吃两顿的,分别叫做朝食与晡食。

  所以是光一个“顶饿”二字,就已经很诱人了,皇上命小太监把土豆拿过来,让他看看。

  “就这么个东西,真有你说的这般好!”皇上捏着野土豆,满脸的疑惑。

  “陛下,请您相信微臣,微臣既然能种出辣椒,自然能种出土豆来。”苏杭跪了下去。

  “那吩咐下去,让南方人多种些土豆吃。”皇上豪迈的说。

  “陛下,万万不可啊,这土豆对生长环境还是有要求的,南方的气候土壤都不适合土豆的生长,我看呐,可以让西北的军户们来种植,西北的土壤稀疏,光照充足,气温较为凉爽,是非常适合土豆生长的,之前曹将军不是反馈说边疆的将士吃不饱吗,待微臣送景昭公主和亲时,一定会把这土豆的种植方法教给曹将军和将士们的,只要将士们能够吃饱饭,也就能守护我大庆朝永远安泰无虞。”

  四王子闻言,高兴的说不出话来,因为曹将军就是四王子的舅舅啊!苏杭这么帮曹将军,四王子怎能不开心啊!

  四王子一开心,王右相和太子的脸却已被气黑了,苏杭在心里叹一口气,没办法了,既然太子已经如此恨他了,还总是找机会弹劾他,那他也不能坐以待毙吧,如今他已经和四王子在同一阵营了,四王子又是太子的对家,那他多帮助帮助四王子的话,也就是在帮自己嘛,更何况如果四王子登基了,他就能当丞相了,到那时,他一定要恶惩王右相,给言殊一个交代。

  “不错,哈哈哈,苏杭你可大胆去尝试,这是个好事。”皇上高兴了,似乎已经不再计较苏杭拒了他的邀约。

  “苏杭,你想要个什么赏赐啊?我知道你很有钱了,除了钱以外的赏赐,你都可以提出来。”皇上高兴的说,因为国库快没钱了,所以皇上不能再赏赐给苏杭钱了。

  “陛下,微臣有个请求,微臣的结拜大哥仇县令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御史和监察大人都可以为他作证,微臣在这边想恳求陛下,能提拔一下我结拜大哥。”

  皇上闻言,哈哈一笑,这有何难,只要苏杭不求金钱的奖赏,别的赏赐那都好商量嘛,于是命人拿来纸笔,当即就封仇县令为五品徽州知府,原知府调任其他的地方。

  “还有陛下,微臣还有个请求。”苏杭又道。

  太子不耐烦了,“你怎么那么多的请求!”

  苏杭没理他,而是面向皇上,“陛下,微臣家中做了些辣椒的生意,赚了一些钱,想拿出来十万两用于家乡村学,社学的建设,专门用来供那些读不起书的农家子弟,让他们也能和门阀贵族一般享受到教育的洗礼,将来学成以后,也能够为我大庆效力。“

  太子及其党羽瞬间愣在了当场,他们万万没想到苏杭的请求竟然是捐钱给家乡?

  皇上闻言,拍手称快,直接走到了苏杭的身边,握着苏杭的手,“朕没想到,苏爱卿的胸怀是如此宽广啊!很好,为生民立民,为天地立心!不错,朕很欣赏你!“

  “这是微臣该做的。”苏杭的嘴角弯着,心里的算盘却在噼里啪啦的敲打着,心里盘算着这下他为大哥和家乡做了如此大的贡献,相信大哥及县民们会更加感激他的,以至于歌颂他,愿意听命于他,苏杭想到此,不动声色的望了一眼这些丑陋的门阀贵族们,觉得他们一方面垄断了教育,经济和政治上的上升渠道,另一方面又看不起自己这般的农门子弟,那自己就偏偏跟他们杠上了,在农门里培养他苏杭的门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