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 第91章 裂痕

第91章 裂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斯大林认为,当没有群众性的集体农庄运动的时候,供销合作社是"发展的大道",而集体农庄运动出现后,集体农庄就成为"发展的大道"。

  因此,他主张全力发展集体农庄运动并很快地实现了集体农庄化。

  布哈林认为,农业合作化,不是从生产开始,而是从流通锁域开始,接着"通过包种各样的途径实现生产的合作化"。

  这样的合作化道路是“农民经济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

  这条道路是"非常漫长的",但却是"可靠的",而集体农庄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五、关于农民和工农联盟问题

  斯大林强调农民的分化,贫农是工入阶级的支柱,中农是同盟者,但也有"两重性"(劳动者和私有者),富农是阶级敌人。

  对他们只有斗争,.“不可能有和平"。

  布哈林则强调"农村的中农化"。

  认为“基本农民群众是中农"对劳动农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改造"(改造经济结构):对富农是"限制、利用"。“进行经济斗争"。

  六、关于阶级斗争问题

  在对阶级矛盾的看法和处理.上,布哈林认为,劳动农民基层合作组织将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环节。

  而"富农合作社的窝巢也将会通过银行等等长入到这个体系中去。

  不过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将是异物,例如象租让制企业那样"。

  “如果富农长入总体系---这将是国家资本主义成份"。

  斯大林批评这是阶级调和论,认为"在城乡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上不可调和的对立"。

  关于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斯大林认为,无产阶级**时期是"充满国内战争和国外冲突....进攻和退却、胜利和失败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

  被推翻的资产阶级必然"进行复辟行动";"阶级敌人愈益失去立足基地,社会主义愈益获得成功。则阶级敌人的反杭也就愈益加紧"。

  布哈林认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总的发展趋势是:“矛盾缩小和最后消亡,但这决不排除这些矛盾在一定发展时期内的尖锐化"。

  巨大的分歧让谈话的结果丧失了和解的可能性,斯大林和布哈林最终没能达成任何共识。

  因为还没有做好对布哈林等右倾反对派动手的准备,斯大林决心先稳住布哈林,以便于给自己争取时间。

  他以考察德国社会主义运动为由要求接任了季诺维也夫第三国际主席位置的布哈林去德国考察一个新兴的政党,确认他们是否有加入共产国际的意愿和资格。

  斯大林最终还是决定将布哈林集团打倒,就像他历史上做的那样。

  不过布哈林提前察觉到了斯大林的杀机,他意识到,这个身材不算高大的格鲁吉亚人支持自己并不是认同自己的农业化改造路线,而是为了干掉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斯大林干掉这两者是为了什么,布哈林此刻已经有了答案。

  那么斯大林在干掉了加、季以后,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

  布哈林此时内心如坠冰窟,莫斯科耀眼的阳光照在布哈林的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布哈林有些后悔做了斯大林的帮凶,他联合别人干掉了两只恶狼,却让自己单独面对一头狮子。

  “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我必须给自己找帮手,光靠被击败过的反对派已经不够了,我需要从外部寻找力量。”

  布哈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决定去柏林看看那个新生的民族工人党,斯大林为了说服布哈林出国,特地拿出了详细的资料。

  从中布哈林得知了这个新兴的政党在德国已经崭露头角,有着不低的影响力,他们的副**戈培尔似乎还拜读过自己的著作。

  或许自己可以借此机会拉拢这些人在共产国际支持自己,就算打不倒斯大林,起码能避免自己那一派的人被踢出局。

  要是布哈林知道自己会在未来的大清洗运动中被枪毙,估计此刻他的决心会更加坚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