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华娱好人传 > 第三十一章 ‘求索’

第三十一章 ‘求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玖哥不知道这句‘斯坦尼拉夫斯基’的名言并不意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句名言通常被贴在戏剧学院宿舍床头,训诫着每一名在睡前瞻仰它的学生。

  而把这句话告诉李算的,正是李算的第一任师傅,韩导。

  后来李算听说韩导的父亲也是编剧,但不著名,瞬间理解韩导为什么每次喝多,不是骂人惹事儿,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并把那只播放前苏联歌曲的留声机,开到最大。

  然后,韩导唱。

  是的,这个看起来一无是处的男人会一些俄语,据说嫂子被他吸引,就是因为他会唱俄语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也许韩导也曾是有志青年,有心在这世界闯出一片天,可惜啊,这世界的天就巴掌大,所以没地儿给他飞。

  韩导还有一句名言,是对李算说的,他说男人就像是的鸽子,只要把他翅膀剪了,他就是个被风吹起来的塑料袋。

  李算可不想当塑料袋,闲云野鹤的日子虽好,可在酒酣耳热之后,他也就是一抱着嫩模吹牛的富家翁……可要说继续在这圈混着,那他得多欲求不满?

  那事儿多了,就渴望爱情,最起码要假装爱情,演的不好就下一位,跟选妃一样。

  可都是选妃这个模式了,能有爱情吗?

  生活不是电视剧,生活,有得必有失。

  “爱你的什么?什么意思?说点能听懂的。”玖哥显然毫无文化,但人家有钱。李算也不想解释,只能祸水东引。

  “咱们还是去见导演吧,让他给你解释。”

  “你们这帮搞艺术的就是麻烦,都是事儿妈。”

  等上了车李算才问出那句怎么了,结果就听玖哥大倒苦水,边写剧本边拍剧是杨导的习惯,之所以有这个习惯,是因为杨导感觉到自己正跟不上,这个越来越要求效率的时代,过去写剧本是用笔,写什么题材,先下地方三個月体验生活,没体验明白,就再体验三个月。

  后来有了钱,有了笔记本电脑,也就有了资本这个后爹,资本可不管你什么艺术,要的只是效率,写剧本得效率,拍摄得效率,赚钱得效率,所以拍戏成了不需要精益求精的艺术,变成了:一个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一个可以在图表上预估收益的项目。

  杨导还是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所以要求编剧进组,边写边拍,不放过任何一个突然冒出来的灵感,经常是今天写完一集剧本,却因为昨天一场戏的某一句台词,某一个反应,这一集都白写。

  所以,猝死小分队队长张老师,碰上改剧本狂魔杨导,还真是天生一对。

  “玖哥,导演做的对。”李算只能这么说。

  玖哥说:“我知道,那还不行骂两句啊?大家都是来挣钱的,非得这么折腾人。我告诉你,这个戏,大伙儿可真是一分钱都没吃,这么冷的天,天天熬大夜,几个受得了啊。等你见了导演,得空帮我说两句。”

  李算迎上玖哥的目光,只能笑着说:“包我身上。”

  “就知道你靠谱,等这戏拍完,哥带你去潇洒。”

  李算笑着点头,紧接着就听玖哥一路吹牛逼。

  时代变了,杨导那套艺术理念已经不吃香了,挨着下面的骂,顶着主创的白眼,拍出来的东西年轻观众还根本不看,他们不爱看就是没声量,没声量也就是难挣钱啊。

  所以为什么呢?

  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要遭这个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