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贫农要划天地政改

第一百七十四章 贫农要划天地政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贫民是社会最基础的存在。

而从贫民出生的朱元璋,更是能够知道政治体制该如何划分,才能够更好的表现人们的需求。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话。

而最重要的就是,大明的政治改革,必须要符合朱元璋的内心。

这就是贫民姐阶级和旧官僚阶级的矛盾所在和出发点。

但什么样的官僚结构才是最适合大明的呢。

在几十年的自身感受和斗争中,朱元璋内心早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洪武初年的官僚机构,基本上还是沿袭了元朝的制度。

朱元璋渐渐感到,现行的政治体制潜伏着十分严重的危机,特别是中书省的丞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掌握着行政大权,最容易产生擅权专恣,皇权旁落的局面。

有一次儒士严礼等人上书朱元璋,列举了元朝灭亡的各种原因。

朱元璋看后说,“你们主张不得超越中书省给皇帝上奏章,这正是元朝致命的病。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的行政事务,这就必然会造成大臣擅权拔扈。”

朱元璋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尽心竭力的加强中央的权威,加强皇帝的权威。

所以,从这一点上出发,朱元璋内心的体制改革是从地方机构开始的。

回到前朝,元朝地方设置的行中书省,是从大都的中书省分设出来的。

掌管着一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地位显赫,权力很大。

这样一来往往形成了枝强干弱,权倾中央的局势。

实际上,一个行中书省,就是一个小独立王国。

想当年,朱元璋也做了几年行中书省的丞相,但他从来就没有把小明王放在眼里。

所以,他对元代设置行中书省的弊端看得最深切。

朱元璋于洪武九年废除了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改设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

布政司设有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他们是皇帝派到地方的使臣,负责落实朝廷的命令,其权力范围也只限于民政和财政,按照皇上的意志管理地方政事。

当时全国共设13个布政司。

同时,地方上还设置了管理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和管理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

三个机构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同时直接听命于朝廷的指挥。

这就实现了对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之后,朱元璋又开始集中精力对中央政府机构,首先是总揽天下政事的中书省实行改革。

中书省在中央的各个机构当中,位置最高。

其行政长官左、右丞相,又负有统率百官之责。

这样君权与相权,皇帝与丞相的矛盾最易激化。

明初的第一任左、右丞相分别是李善长和徐达。

李善长为人处事,向来以小心谨慎著称。

徐达则较多时间是带兵征战在外。

他们都没有与皇上朱元璋形成大的矛盾冲突。但相位传给胡惟庸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他同朱元璋的矛盾后来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胡惟庸是定远人,是淮西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开国第一号功臣李善长的女婿,他依仗着李善长这个后台当上了左丞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